天边的夕阳逐渐西沉,竹筏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缓缓停靠李家坊。
李家坊,依山傍水,村口的河边是成片的上好水田,现在的季节,佃农们已经开始忙春种了。
李海波跟着三叔父子,挑着箩进了村。
村子里的条件实在是算不上好,映入眼帘的清一色土坯房,墙体由黄土夯制而成,屋顶覆盖的是黑瓦,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有些破败。
一路上,三叔每遇见一个村民,他都兴奋地宣告:“观音保的儿子回来了!”
村民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纷纷向李海波打招呼。
有那年纪稍长些的,还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李海波的面容,嘴里念叨着:“瞧瞧,这眉眼,还真像观音保小时候呢!”
李海波心中充满了疑惑,“三叔,谁是观音保啊?”
三叔眼中满是怀念,解释道:“观音保啊,就是你爹的小名。
那时候,村里条件苦,老一辈的人都迷信,都会给孩子取些好养活的小名。有些是贱名,像猪仔呀、狗子什么的。
你爹小时候身子弱,你信佛的奶奶就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希望观音菩萨能保佑他平平安安。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叫他的人不多了,也就村里的长辈和那些从小和他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同伴,还会记得这个名字喽!”
李海波看了眼村口的水田,满脸疑惑地问道:“大拍在给我妈的信里说,现在村里的地很便宜,他说的是村口那些上好的水田吗?
那些可都是一等一的好地,土地肥沃,水源也近,这么好的地,怎么会有人舍得卖呢?”
三叔目光闪躲着,低声说道:“这个事儿啊,等一会儿回去再跟你细讲。
现在出了点状况,这地恐怕是买不成了!
说起来真是对不住你,让你白跑这么一趟。
不过回来看看也好,明天一大早,你就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在这儿住上几天,就回上海去吧!”
听闻这话,李海波心里暗自松了口气,买不成倒也省心,省得自己整日忧心忡忡的,可好奇心还是驱使他追问道:“到底出什么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