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照顾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们太需要人手了,就这,还是我们院中年龄大点的孩子帮着照看婴幼儿才维持了这么久。”李嬷嬷解释道。

    这也是云曦没有预料到的,抚幼院开了两年多,里面的小孩子竟然比预计中多出了一半。

    至于说大点的孩子帮着照看小孩子,云曦并未拒绝,这院中只要是超过了四五岁的孩子,大约都是有了记忆后没人养才到了抚幼院,这些孩子大多比较敏感,她们想要帮忙时大人最好不要拒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会让他们有安全感,也能在这边待的安心。

    “那这样吧,你让来这边帮忙的陈婶子她们再多介绍几个性格温和有爱心的人过来,至于大点的孩子们,她们想帮着照顾小孩就让帮,但也不能耽误了自个的学习,我希望这些孩子长大了之后走出去,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每一个都有自己谋生的手段。”云曦说道。

    “好的,奴婢会按姑娘说的去执行。”李嬷嬷说道。

    两个人正说着,就见小杨妈妈一脸为难的走了过来。

    “怎么了?”云曦问道。

    “姑娘,有大户人家的姑娘过来捐钱,但她们说要见一见姑娘。”小杨妈妈说道。

    “捐多少?”云曦问道。

    从抚幼院和养老院开了之后,她的书坊的名气起来了之后,不时的就有京城中想要做善事的人家过来捐钱。

    刚开始李嬷嬷不敢要,云曦便专门制作了一套规章。

    凡是过来捐钱的人,每一笔都会登记在册,月末的时候会将本月收到捐钱的单子贴在院门外供人查看,随着一块贴出去的还有这些钱的去处,也算是将善款做到了透明化。

    因而,抚幼院中每月都能收到几十上百两的善款。

    别看这些钱有些多,但和抚幼院的开销比起来依旧捉襟见肘。

    不管是抚幼院还是养老院,最大的那一笔开销不是雇佣看顾的人也不是买粮食蔬菜,而是买药,哪怕药铺的掌柜每次都是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们药。

    “说是捐三百两。”小杨妈妈说道。

    “这么多,那是一定要见见的,请进来。”云曦说道。

    看着被请过来的几个人,还未完全露出全身,云曦就已经猜到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