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陕西的乡村墙壁上都写着“光复汉土”的字样。
村头的老人们更是以自己家里有人参军而光荣,在闲聊的时候,成为最大的谈资。
民间各界人士,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以及自豪感。
进入到四月,辽东的官员在走马上任的路上,也算是给辽东的局面做了一个交代。
除了朝堂上有大臣弹劾李崇光在辽东杀人不眨眼以外,倒也没有别的麻烦事了。
朝廷的重心开始慢慢转移到西北。
无论从边境安全,还是从商贸,以及交子发行的角度来看,打下高昌,继续往西边征服,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更何况,赵桓还打算一路推到天竺,和李宝在注辇的海军成南北夹击之势,让天竺彻底接受王化的洗礼。
饮马恒河!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枢密院从二月便开始筹备军粮。
担心河套原本的粮食供给体系因战争受到影响而牵连到西北粮价,虞允文向赵桓提议从中原和江南调拨粮食,进入到西北,做好储备。
两个月前,高昌国几万大军在揽月军的铁骑下全军覆没的消息令高昌王毕勒哥焦虑不安。
据探子回报的消息,高昌国内分出了两派,一派是主战的,一派主和。
主和派认为宋朝乃是天朝上国,宋军铁骑天下无敌,高昌绝不是对手,当俯首臣称,年年上供。
主战派则认为宋朝皇帝贪得无厌,并不仅仅要高昌国称臣这么简单,他要彻底灭掉高昌国,凡有识之士,皆要反抗宋朝皇帝暴政。
这一日,赵谌刚吃完中午饭,便让赵来见他。
“赵,如今西北战火将起,你说我留在辽东,是不是不智之举?”赵谌心中忧虑,他越发觉得自己离皇位遥远,“若是我向官家申请去西北,上战场建功立业,比待在此处更好。”
“西北自然是纵横捭阖,风云变幻,但却非崇国公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