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接到信的第二天就要去梨花村给三个外甥庆贺的,没想到因为这点事一耽误就耽误了小一个月,之前云诏只好让人给送些吃用过去,云诏却是很想亲自去看看的。
听了母亲的话,当下便说:“那好,等裘氏把家里的事彻底拿起来,儿子再去,那边的两个羽绒袄作坊也该去视察一下了。”
云老夫人点头,想起什么似的又提醒道:“卢家再有人上门来说什么大夫人小夫人的话,不必搭理,躲了就是。”
“儿子知道”,云诏苦笑道,“都是儿子没本事,让您和父亲这么大年纪还为我操心。”
“命里无时莫强求”,云老夫人看得很开,“也别再往家里抬什么妾了,若该有儿子,终会来的,不该有,怎么折腾都没有,徒惹家乱。”
云家这么一个庞大家庭有各种乱象的根本,不就是因为没有继承人吗?
云诏其实也早就看开了,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那么优秀地继承人人选,他根本没想过自己再有什么亲生儿子,陪着母亲说了会儿话,就出去安排去湖州的车马以及随行人员了。
那边,裘氏第一时间得到公婆要去湖州的消息,那边的三个外甥一个外甥女,她只见过一面,还是去年那些孩子远道来看老爷子老夫人时远远见的一面。
虽然并不熟悉,但是知道丈夫和公婆对那四个孩子的喜欢,她就很用心地亲自去准备东西,前些日子才得的一匹珍贵的鲛绡纱眼睛眨都没眨就给添到礼物中去了。
或许这其中并没有多少感情,但并不妨碍裘氏向那四个孩子释放自己的善意。
她深刻地明白,自己想要一直保持这种“后福”,永远都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除了鲛绡纱,什么珍珠、首饰头面、香料、布料、小孩子们喜欢的金玉玩意儿,裘氏给大大小小地装了一车子。
傍晚时,听说他们家在南边的商队送来一车水果,菠萝樱桃什么的,是南方生长的,她就指挥人分出大半车来。
晚上云诏来这边吃饭时,她是这么说的,“多带些,爹娘在路上也能吃些,另外的给孩子们尝尝鲜。”
云诏闻言,看她一眼,笑着握住了她的手:“纱娘,有心了。”
这些日子裘氏掌家,与以前每一回府还要处理妻妾之间争争斗斗的那点事相比,云诏觉得大为省心。
早知道裘氏有如此本事,他当初就该娶她做正妻啊。
云诏对女人的要求从来没有两心相悦那一项,于他来说一种是可以给他放松心情的,就如府中的小妾,一种是帮他管理好后院和子嗣的,就如以前的卢氏、现在的裘氏。
而裘氏满足了他对正妻期待,自此让他刮目相看,渐渐地外面有事,也会和裘氏商量,去小妾院子里的次数比之以往少了许多,两人倒像一对恩爱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