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捋着花白的胡须,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身旁的唐通突然插话:“莫不是朱贼玩了调虎离山之计?”他搓着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若能缉拿朱贼皇帝和那小儿,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
李过转头瞥了唐通一眼,眼底掠过一丝不屑。这降将倒是想得美,这等大功也是他能觊觎的?
“来亨!”李过沉声唤道。
一名身着戎装的魁梧青年策马上前,抱拳道:“爹爹。”
此人正是李过之子李来亨,现为大顺军都尉。年纪虽轻,却已在几场大战中崭露头角。
“你即刻带本部人马追往顺义。”李过目光如炬,“若真是朱贼皇帝,务必活捉!若遇强敌,可暂避其锋,等待援军。”
“末将领命!”李来亨抱拳领命,随即翻身上马。
李过又转向唐通:“你派几个熟悉地形的骑兵做向导,不得有误。”
“是!”唐通不敢推辞。李过身为大顺皇帝侄儿,位高权重,岂是他一个降将能违逆的?
待李来亨带人离去,李过对郝摇旗道:“你带人绕过通州,直取天津。记住,不要贪功冒进,更不可与朱贼主力纠缠。”
“侯爷...”唐通在一旁欲言又止,“郝摇旗只有数百骑,天津卫城坚固,又临水可通海船,若是...”
李过大笑,打断了唐通的话:“军师早有安排,城中自有内应,只等郝摇旗一到,里应外合,朱家太子插翅难飞!”
说罢,李过眯起眼睛,望向远方阴沉的天际。这一仗,必须一击即中。
与此同时,通往通州的官道上。
朱慈烺等一众人已经追上了大队人马。现在朱慈烺正骑在马上,为崇祯和周皇后的马车开道。寒风呼啸,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腰板挺得笔直,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一副尽忠尽孝的模样。
身后是数百禁军护卫,马蹄声密集,铠甲碰撞声此起彼伏。
通州城门已经近在眼前,城头旌旗飘扬。宋权和魏藻德已率众等候多时,见到仪仗临近,立刻带人迎了上来。
“太子殿下驾到!”魏藻德一眼望见了朱慈烺,率先高呼。
宋权打量着眼前的少年太子,心中迟疑不定。这几日听闻太子种种手段,原以为是崇祯在背后运筹,没想到竟是这少年一手谋划。那双沉稳的眼眸中,哪有半分少年人的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