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翎懒得理他,自己安心开自己的车。
夏延宁每次都是这样,冲上去救人的时候一点都不顾自己是不是会受伤。这一次对待曲行瑶的事情是这样,几年前要救那个想要自杀的凶手也是这样。
研三的那一年,就在夏延宁离开北市的两个月前,北市刑警队在十五天的时间内连续接到了三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犯案时间相似,作案工具相似,杀人手法相似,就连打电话报案的都是同一个人的声音。在种种相合的情况下,刑警大队最终认定这三起案件都是一人所为,且凶手在三起案件中都表现出对女性的过度折磨,从三位女性受害人的尸体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凶手在她们死之前还对她们进行了各种折磨。
刑警大队最终向中国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系请求了援助,严教授依旧还是派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夏延宁前去协助。
夏延宁自然也带上了林羽和林翎。
作为带了兄妹俩三年的老师,夏延宁这一次将这件案子几乎是全权交给了林家兄妹,自己只是在一旁看着他们的分析中是不是有错误。
其实林羽自己已经独立办了好几个案子,北市的这一起连环杀人案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大的难事。只是十五天三起的犯案频率的确是有点太高了,这说明这个凶手的冷静期非常地短,如果按照他们以往的经验,这个凶手只会逐渐地加快犯案的频率。
经过10个小时对犯罪现场和由犯罪现场拍摄而来的照片的观察之后,林羽和林翎推断出这三起案件中女性尸体上的伤并非出于凶手之手,而是来自这一个家庭的男主人。
也正是借助这一条结论,他们推断出,凶手幼时一定是也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住公寓楼,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受到父亲的毒打,而凶手作为儿子那时候还很年幼,没有办法依靠自己拦住父亲,所以就只能打电话报警。
这也就符合为什么凶手在犯下案件之后还要多此一举打警局的电话。
但就这个推论,夏延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果女主人尸体上的伤痕是由男主人造成的,凶手杀人完全是因为童年经历的影响而想要拯救和自己母亲一样遭遇的女主人,那么为什么会在杀了男主人之后,又连女主人也一起杀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林羽和林翎确实是没有考虑到,其实这也是夏延宁所想不通的问题。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着24小时在他们的手边生生地溜走,刑警大队的人开始有些急了,这三起案子现在在北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有的媒体现在就盯着警察局,要是再发生第四起案子,那刑警大队指不定脸得丢到哪里去了。
尽管他们想不通这些问题,但是对于凶手大致的侧写也已经形成了。心理侧写原本就只是抓捕凶手的辅助而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夏延宁在看完所有监控之后得出的结论与林家兄妹大致相似,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凶手并不是假扮抄电表的人,而是他就是抄电表的员工。
事发的三个小区之间的距离非常地短,从监控上也可以看出他不止进了事发的三个家庭的房子,同一个小区的其他人家就没有发生相同的事件。
而且,如果不是熟悉的抄电表的员工,那么在第一起案件发生之后,周围的人多多少少都会产生警惕,如果是完全陌生的人敲门,那是绝对不会轻易就开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