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小说网>历史小说>徐晓媛春丫徐达裴庭 > 第323章 康平之的选择
    这次开的那个什么作坊,还是县令家的卢夫人跟董夫人合开的,张氏跟卢夫人也颇为熟稔。她能作保,跟着胡庄头出去,康平之定不会吃亏看脸色的。

    本来犹疑不定的徐芳,听闻如此,便也放下心来。

    次日一早,徐达让郑山富赶着塞了满满当当一车粮食的马车送徐芳回去了,临走前,徐达再三关照徐芳,今年收上来的粮一定要囤好,一斤都别往外头卖。徐芳自然听过闹旱的事儿,虽说她觉得他们这会儿不会有事儿,可却顶不住徐达和张氏的热情,只能收了粮食,点头应了。

    五日后,董家商队,从沛丰出发,浩浩荡荡百余人,其中六十来人是裴庭从自家庄子和娘家在扬州的庄子里调拨出来的,由胡庄头带队,康平之做副手,带了一笔启动资金,准备开启一番罐头大业。

    荔枝储存运输不易,只能在当地现摘现做,所以摘星阁的队伍里有厨娘,杂工,技术工,连烧陶的工人都带好了。

    要说这烧陶工人,也是春丫和裴庭花了大力气找来的。

    因为第一次用的坛子,裂了两个,春丫便觉得这普通的罐子,肯定不能满足他们的温度急降的要求。回了沛丰就到处寻摸有没有手艺过硬的烧陶工匠。

    结果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但是当她第一次收到来自虞经承的飞鸽传书之后,便想到了沛丰地方小,的确很难找到手艺过硬的匠人。要找好的工匠,还是得从扬州南京这些地方找,便拜托虞经承给打听打听。

    收到要求的虞经承差点儿没气出个好歹,这死丫头,折腾了这些劳什子的信鸽,就是为了让他找个破坛子?!

    可想着自家新置办的两进十二间的大院子,和同仁们羡慕的眼光,哎!!没办法!找呗!

    于是他在扬州城找了几天,终于在一次追贼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人家店家的一个陶罐,那人喊出了一个陶罐500文的天价,他这才找到了可以耐受温度急变的罐子。

    他把这消息立刻告诉了春丫,裴庭立马派了人,去往无锡找到了那制罐的工匠。原来,在烧制的过程中,那工匠有一种独门配伍的石粉,加入到陶胚中,烧制出来的陶罐,便比一般的陶罐更耐得住急冷急热。

    虽说急冷急热会缩短陶罐的使用次数,可是做糖水罐头,只需要一次的急冷急热就行了,所以这种加入特殊石粉的陶罐,就是她们最好的选择了。

    “平之,表妹为啥还非得让咱们带上两只鸽子啊?”八娘看着在鸟笼里扑腾的鸽子,问正在翻看人员名册的康平之。

    “传信用啊,表妹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从安远寺的高僧那里骗......借,是借,借来了这些信鸽,专门让咱们传信用的。咱们到了广州,有什么事儿想要递消息回来,用这信鸽,不出三日就能到了。”

    “哦~那我可得好好养着,我还想时时问问健儿怎么样呢....他还是第一次离开我这么久.....”

    小小的马车车厢,承载着康平之和八娘对沛丰县的浓浓不舍,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