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小说网>奇幻小说>五灵鉴宝录 > 第三十七章:鬼门十三针
    彭万青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不起眼的烛台竟然暗藏玄机,喜的是秦慕雪送上的香吻,让他心里美滋滋的。稳了稳心神,他捡起地上的两根银针,仔细端详起来。

    银针长约五寸,比常见的缝衣针略粗,似是精铁打造。神奇的是,入手后一只冰寒刺骨,另一只炙热烫手,冷针顶端镶嵌着一颗月亮造型的珠子,热针则镶嵌着一颗太阳造型的珠子。彭万青用灵力感知了一下,可惜的是,两根银针未发现有灵气波动。

    “慕雪,你确定这是你们的镇派之宝子午阴阳针?感觉不太像啊…”把双针交给秦慕雪,彭万青有些疑惑。在他看来,这两根银针除了材质特殊一些,并无其他出众之处,充其量也就是个工艺品。

    “万青哥,你可知干将莫邪的故事?”秦慕雪问。

    “自然知道,相传干将是著名的铁匠,楚王得知后,令其为他铸剑。干将用三年时间铸成一对宝剑,楚王为防止他以后还会铸出更好的剑,便命人把干将带走。干将恐一去不返,临行前告诉即将临盆的妻子莫邪,他把其中的一把宝剑偷偷埋藏在屋前的树下。不久后莫邪生下孩子赤鼻,赤鼻长大后找到了父亲埋藏的宝剑,并持剑杀掉了楚王,替父报了仇。”彭万青说完,问秦慕雪这对银针难道跟干将莫邪有渊源?

    秦慕雪笑了笑说到:“万青哥说的,是汉代刘向的《列士传》和《孝子传》中所述,并不完全准确。他们夫妻的确是楚国的铸剑大师,但干将并不是被楚王杀害的。我药学典籍中曾有记载,当年干将莫邪从东海之滨寻来一块兼具冷热属性的天外陨石,夫妻二人极为欣喜,立志要将陨石铸造成一对绝世宝剑。但当时的铸造条件有限,炉温无法炼化陨石,他们一生痴迷铸剑,不忍神兵胎死炉中,便携手跳入剑炉以身祭剑。剑成后,天生异象,我们药学一位前辈恰好路过此地,被夫妻二人的壮举所感动,就按照他们所留的遗书所述,将宝剑赠与楚王,楚王念其铸剑之功,赐名干将莫邪剑。当时,剑炉中除了双剑,还同时炼制出两根银针,那位药学前辈见此针一阴一阳,导气效果是普通针灸的数倍,便留在身边,并一代代传了下去。双针传到唐代孙思邈手上后,他的好友袁天罡为答谢治病之恩,就从皇宫取出两颗东瀛国进献的宝珠,将其镶嵌在双针顶端,并设置了道家的聚气法阵。这两颗宝珠一颗形似太阳,一颗形似月亮,正好与阴阳双针所匹配。孙思邈发现,镶嵌双珠后的银针,竟然在子时和午时,拥有了使用鬼门十三针针法的功能。”

    “鬼门十三针?那又是什么。”彭万青问到。

    “鬼门十三针是鬼谷子所创,据说此针法可以医死骨生白肉,是药学一脉不传之秘。但要施展此术,必须用鬼谷神针才行,普通针灸只有其型不具其义,施针效果会大打折扣。可惜的是,后来因战乱纷争,鬼谷神针遗失,虽然针法要诀传了下来,但历代药学掌门均无法发挥出鬼门十三针的功效。孙思邈当即将银针命名为子午阴阳针,并将其视为药学镇派之宝。”秦慕雪继续解释到:“再之后,子午阴阳针传到了宋朝,因时任药学掌门是宋徽宗赵佶的御医,随皇室一起被金兵掳往漠北,子午阴阳针就此遗失,再无踪迹。未曾想到如今在这个烛台中发现,想是某位前辈识得此物,把它们藏在烛台中才得以保存至今。”

    “那你是怎么知道烛台中另有乾坤呢?”彭万青有些不解。

    “孙思邈之所以被称为药王,就是因为他一生痴迷于药材研究。某日,他偶然发现用子午阴阳针搅拌调制朱砂时,朱砂会跟双针有共振反应。于是就制成了守宫砂和凝神痣,分别用于药学女性掌门传人和男性掌门传人身上,以防双针被盗。”随即,秦慕雪掀开衣袖,一颗鲜红的守宫砂出现在白皙的胳膊上,她的脸微微一红,继续说到:“我师傅当年从药学传下来的物件中找到了一盒守宫砂,就点在了我身上。刚才走到烛台前时,我的守宫砂产生了震动,跟典籍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我猜想这烛台肯定有问题,没想到真藏着药学至宝。”

    “那如果守宫砂没了呢,还能感应到吗?”彭万青没想太多,随口便问。

    秦慕雪脸上再次一红,瞪了一眼他,娇声说到:“我又没有破身,哪里知道啊。”随后扭过头,羞的不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