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将依旧对着李泽岳离去的方向保持着躬身拱手的姿势,并未抬头。
就在刚刚,他还感受到几抹气息一闪而逝,隐入了苑内的阴影中。
他知道,那应该就是十三衙门专门负责总督安全的绣春司探子们了。
对于这两人有如此程度的护卫力量,郎将并不奇怪,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亲自带上一支金吾卫过去贴身保护呢。
至于对护卫们进行搜查,那更是笑话,这本来就是人家家里的园子,宫里没来人,今天他就是这座上林苑的主人!
见两人身影远去,郎将才直起身子,听着那些勋贵们的窃窃私语。
“二殿下果真俊朗不凡呢……”
一位国公家的俏小姐低声对旁边的闺蜜好友低声道。
她名为杨敏,杨国公是她亲爷爷,曾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那可不,二殿下此时尚未加冠,便已至九品之境,作词又是一绝,放眼南北三朝,到哪找如此年轻天才?”
与两位小姐同行的一名公子也凑进了话题:
“听说下月武举,取的是天下二十二岁之下的年轻俊才,或入采律司、或入十三衙门、或入军中历练,成绩优异者,赐武进士出身,直接平步青云了。
只可惜二殿下出身天家,不需要参加武举,若不然直接下场拿个年轻武魁的称号,岂不是一桩妙谈?”
几人正说说笑笑着,忽地看见又有两骑自远处而来。
“哎,你看,那是不是康王世子和定北侯世子?”
“好像还真是,之前我在一次诗会时近距离见过这位赵世子,确实是这般模样。”
几人面带惊奇地偷偷打量着赵离,这位定北侯世子可不常见,他自幼在定州生活,长那么大拢共没回京过几趟,一向极少露面。
关于赵离,京内也有许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不过也是个纨绔子弟,看他在京中那些作派,整日跟着一帮勋贵厮混,不是去青楼就是去教坊司,也不见他干什么正事,日后定北侯爷偌大的家底若是留给他,那大宁定北关算是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