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村身为家里老大的村妇们,能特别能理解程桂兰,但没想到她出嫁时竟然啥都没有,程家做的真是太过分了。

      冯燕长叹口气,故意带节奏的说:

      “这桂兰得多伤心才能把家丑暴露给众人,让大伙儿帮她撑腰。身为女人,尤其是嫁做人妇的女人,娘家要是指望不上,还能指望谁?”

      “可不咋地,这老程家是真不地道,哪能可一个孩子使劲儿祸祸。”黄登贤媳妇跟着附和。

      同为老大的杨国良媳妇、朝地上狠狠吐了下口水,说:

      “有啥不能的,咱们父母做爹妈那会儿都年轻、不懂事儿。等他们懂事儿,知道喜欢孩子、疼孩子时,老大已经能顶用了,自然干得多也不受宠。

      我不知道你们各家啥样,反正我打小就是听着‘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爹娘置马牛’长大的,如今我爸妈又在我面前说‘百善孝为先’。我不是不想孝,我是……是心里不舒服,憋屈。”

      杨国良媳妇这样发自肺腑的难受话语,顿时引起了个别村妇的共鸣。

      王三柏见情况苗头有些不对,赶紧开口道:

      “好了好了,只要咱们做儿女的问心无愧就好。李梁嫂子不也承诺往后每年都给娘家五块钱嘛,相互理解吧。散了散了都散了,大家都抓紧封垄,别耽误工分。”

      众人还想聚众再唠会儿,见王三柏一动不动的瞅着大家,纷纷散了。

      冯燕走在最后,王三柏直接把她叫住,等人都走散以后小声说:

      “斌子妈,如果斌子大学考上了,你是不是要跟去省城?”

      冯燕听到这话,没有隐瞒的点点头,道:

      “是有这个打算。正好桂兰也找我过去帮忙,本来约好了六月,可因为孩子7月高考,所以我就推迟了,这几天抓紧封垄,寻思干完以后过去一趟,看看情况。”

      虽然王三柏早就已经猜到,可听她直言实情时还是有些不舍。到底一个村住那么多年,又是看着她儿子长大的,小伙子有能力、踏实、务实,他都想招做女婿了,可人家参与高考,有些攀不上了。

      既如此,他就想卖个好,给自己儿子、闺女积一条人脉。

      “行,你先去省城看看情况,但秋收一定要回来。今天我们开会又接到新政策,据说这是大队组织社员最后一次种地、赚工分,年前会施行分田到户,到时每家每户按人头分地,这可一定不能错过。”

      冯燕家虽然只有两口人,但东北地多、人少,按目前光明大队承包的田地来算,光明大队的社员每人最少能分到两亩半的田地。五亩地可是不少,足够两口人一年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