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说:“这是可以的,你去办就是了。”
伍子胥说:“臣以为,像公孙郅这样的人才要外松内紧,严密控制。如果他流落到别的国家,那就是增加了对方的力量,而削弱了吴国的力量。所以这样的人宁愿杀死,也不能让别的国家得到。”
吴王脸色凝重起来,他意识到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相国所言,极有道理。好吧,这事你办吧,去冶铁场你随时可以走,不必奏报寡人。”
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和吴王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了。伍子胥心情舒畅。回到府上安排一下,然后就带着几个随从上路了。
从姑苏到冶铁场,快马得走两天。
他有一种预感,得快点,不然公孙郅也许会出问题。至于出什么问题,他猜测不到。
一路之上,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一日来到地处深山的冶铁场。
这里从来没有朝廷官员来过,伍子胥的到来让管理的官员吃了一惊,不知道发生了好事还是坏事。心中惶恐,自然是拿出最高规格接待。
伍子胥是个办事的人,不会在意招待的好不好。他传达了吴王善待工匠的旨意。官员又是一惊,工匠们依仗自己的奇技淫巧,奸猾,高傲,是朝野共识,现在怎么突然当回事了?还派一个这么大的官来传达,有点不正常啊。
这让天下的读书人练武的人情何以堪!
但朝廷说了,就得执行。没得商量。不就是每人增加三级薪俸吗?加就是,反正钱粮都是朝廷的。不许打骂,就不打骂。
伍子胥说:“你们这里有个叫公孙郅的吗?”
那官员说:“有啊,他的技术高,冶铁方面还比较依仗他的。”
伍子胥说:“去把公孙郅请来,我要见他。”
伍子胥用了一个“请”字。让人感到了分量,那官员说:“好,下官亲自去请。”
那官员跑出去,停了好一会,独自回来了。
伍子胥说:“人呢?”
那官员说:“公孙郅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伍子胥紧张起来,他的预感变成了现实,公孙郅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