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黄保管员走远,陈凡看着地上的粮食想了想,转身看着姜丽丽,问道,“平时你们是分开吃,还是合伙吃?”
“啊?”
姜丽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哦,知青点只有一个灶,大家都是一起煮饭,就是拿饭盒装米泡上水,然后一起放在大锅里蒸,各人的都不会弄乱。如果炒菜的话,就是分开弄,各炒各的。”
顿了一下,又小声说道,“不过平时也没什么人炒菜,一般都是就着酱菜下饭,酱菜也是自己的,菜地里的菜也都是留着做酱菜、泡菜用的。”
陈凡眼珠微转,所以,刚才那两个菜都是特意给自己准备的?
顿了两秒,他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哦,这么说还是分开吃了。”
姜丽丽点点头,“米是分开放,不过烧火轮流来,谁都不吃亏、不占便宜。”
姜丽丽俏脸通红,好久没被夸过了,突然被夸一下,还有点不习惯。
这种水桶是老式的木提桶,等三、四十年后,可能只有泡药浴才会用到,现在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知青点距离河堤很近,顺着一条小路走了不到50米,就来到河堤底下,再顺着坡上枯草间一条踩出的斜坡小路,没一会儿就上了大堤。
有人眼尖看见了陈凡,当即就放声大喊,“来挑水啊……”
这就显得知青点的房子格外特殊。
坡面上不远处还有几处黑色的地方,一看就是被烧过的痕迹,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子在这里玩野火。
然后挥挥手,“走啦。”
村庄就建在距离河堤不远的一座狭长的小土坡上,可能整个土坡的高度差还不到10米,村头到村尾,几十座房子错落有致,排列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从前坡底一直延伸到后坡底,终点就是占地面积最广的知青点。
放眼看去,所有房子全都是土墙茅草屋,前稻坪后菜地,而且绝大部分都没有围院墙,即便是围了院墙的,也都是用竹篱笆,院里院外一目了然,不像知青点还用土砖砌墙,竖着能有近两米高,哪怕站在坡顶,在大树的遮掩下,也看不见院子里面的情况。
看了一会儿,陈凡便哈出一口长气,收拾起复杂的心情,转身往河堤另一边走去。
然后拿起扁担,将钩子勾在提手上,身子蹲下扶着两个提手,奋力站起,两秒不到,又果断蹲下。
陈凡抬眼望去,只见一群身板壮实的大婶挑着水桶,说说笑笑地往下走。